“不如把这个池塘放在中间,旁边的展板比较开……”在今年4月举行的第九届大连创业项目博览会上,一位中年男子正忙着指挥工作人员在沙河口区展区做场地布置和项目宣传。他的名字叫崔,是大学生李的合伙人。两个伙伴都10多岁了,却在这个项目上不解之缘,成了志同道合的哥们。
在谈到他们的合作时,崔说:“小李是个优秀的大学生,头脑聪明,点子多,总能抓到有前瞻性的项目。我有一些营销经验,积累了一些人脉。我擅长跑市场,拉订单。”他告诉记者,在合作之初,他们客观分析了各自的优势,做好了定位和分工。由于密切合作,生意做得很好。
两代中国人和年轻人的混搭之战确实对创业有很大帮助,青年学生的共同努力进入市场也成为了另一片美丽的风景。在沙河口区大学生创业就业服务中心,约有40%的同龄人从事创业。
“大学生虽然有文化,有激情,但缺乏经验,缺乏阅历;团队作战,取长补短,比单独取胜要高。”业内很多人对大学生组合创业表示赞同和赞同。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相关人士告诉记者,联合运营不仅可以优势互补,相互振奋,而且有机会享受更多的扶持政策。比如他说,国务院最近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规定大学生如果是合伙搞,组织起来就业,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适当增加小额贷款额度。
当然,大学生组合创业是资源的整合,而不是重复建设。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提醒,创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矛盾和冲突是不可避免的;在选择伴侣时,首先要相互信任,真诚相待;同时要注意不同专业和特长的有机结合。大学生合伙并不是说参与者越多越好,而是说搭配越合理越有核心竞争力。
发表评论